中国半导体迎来盛世危机,变局之年如何破解?
发表时间:2018-03-08
芯片IC的价格如雨后春笋都纷纷涨了起来,存储、硅片、MLCC、分立器件、MCU、贸易商都按捺不住,集成电路正全方位上涨。但是涨价潮的背后,似乎有一双巨手正推动着一场“清场行动”。
开春上班,继MLCC大厂村田发出重磅通知后,宣布了部分MLCC产品减产为2017年的50%并且涨价,产能订单从2018年3月2日生效。这一下让下游客户措手不及,对晶片电阻备料愈加恐慌,一时间各大晶片电阻厂订单涌入。
下游客户的担心成真了,今年被动件又是不安分的一年。就在村田3月2日发布涨价和产能缩减,随后旺诠与天二科技也发出涨价通知,原因是原材料成本攀升。
虽说已经习惯了IC厂、贸易商涨价的状态,但是开春就涨价的情况却不多见,一般刚过春节是传统的淡季,涨价不合乎情理。
产业链各环节为何都希望涨价?
回过头来仔细思考,2018年从1月开始就涨价,基本可以预测接下来的涨价无关需求,决定涨价的将不再是需求端而是供给端。
1、IC涨价只是短期策略,掌握终端才是半导体厂未来的核心需求!
始于前年存储器引发的缺货涨价,传导到半导体各个环节硅片、晶圆代工、封测、贸易环节。行业产业链已经进入变革新周期,未来IC原厂真正需要的不是代理商,而是终端需求客户,掌握终端客户,才能真正掌握市场,也就才能更加精准配置产能,使得行业发展更加符合整个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制造将从按订单生产走向按需生产,先配置需求再配置生产要素,amp连接器,作为制造业芯片IC行业也要适应新的未来动态。如果原厂不能主动掌握市场动态,还是传统的依靠代理商、贸易商来被动反馈将难以精准把握。
2、IC涨价是利润的追求,更是收割终端客户的利器,可以说是目的也是手段!
原厂“坚壁清野”行动的内在原因,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收割终端客户。原本贸易友好合作的上下游关系变得对立,矛盾开始升级,究其核心原因还是在产业链中利益分配的平衡被打破,原厂需要更多的利益、代理商希望保住原有的利润。IC原厂向终端的快速渗透和布局,既是为了维持利润的稳定也是为了能够长久发展,积蓄能量与未来的中国的崛起进行博弈。
3、对外大涨,对内不涨或微涨,进行强力终端客户的围剿!
随着三星、ARM、博通、高通、台积电等源头产业布局的完善,新建、收购、参股,加速布局整个半导体产业链,他们资金实力雄厚、市场开拓能力强、长期深耕半导体产业,将对刚刚崛起的国资半导体厂造成直接的威胁。面对一轮轮涨价他们有内在需求也有外在动力。三星三年赚了十年的钱,用十年时间耗死你,这也是他们对中国半导体的一场围剿。未战,已败。
4、涨价的市场,是面对客户维持高毛利的最好理由!
面对一轮轮涨价,从惊慌失措到备货囤货再到慢慢调整客户价格,2017年下半年又利用整个涨价的市场氛围,大部分成功调整客户价格,调高毛利润,收益比价格平稳和跌价的时候更好,同时面对房租、人工、环保等硬性成本的提高,他们也需要更好的毛利润来平抑成本的高涨。下游客户对晶片电阻备料更加恐慌,但是面对客户是慢涨快跌,只有市场持续维持涨价的氛围,才能稳定他们的价格,在涨价的时候也不敢轻易低价抢单,如果是面对跌价或者跌价的行情,就会受到来自客户和同行的双重压力,不跌都很难。
随着国家集成电路政策的明确,实体经济第一位!国外IC进口势必呈现出短期量少,长期涨价的局面!这个局面的打破或许只有中国集成电路彻底崛起才会回归理性价格,毕竟话语权还不在我们这里。
纵观集成电路行业的上下游各个环节,几乎没有人希望跌价,那么2018年的行情势必造成涨价将是常态。
正悄然改变的集成电路商业生态
这一波疯涨,中国半导体没有退路。但是必须明晰,一个长期高价的市场状态是很难一年又一年的长期维持的,最终还是要回到市场的本质,供需调节市场价格、产能布局。制造业的整体转型、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深化,势必影响和改变集成电路业的商业模式。
最好的时候也是最坏的时候,最好的时候谋求变革就是最好的时候,最好的时候不规划未来就是最坏的时候。
2018年涨价将是常态,2018年半导体行业变局之年!淘汰你的不是政策、不是市场、不是竞争对手,而是时代。与时俱进、放眼未来方为正道。中国正在重回世界之巅,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全看你怎么去把握。2018已是春暖花开,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