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发表时间:2018-04-12
近年来,全球信息技术创新进入密集发生期,呈现多方向、宽前沿、集群式等特征,有望引发产业格局重大调整。这有助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打破因核心关键技术缺失带来的低端锁定,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迎来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历史契机。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罗文8日在深圳举行的全国电子信息行业工作座谈会上透露,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整体规模达18.5万亿元,手机、计算机和彩电产量稳居全球第一,在通信设备、互联网等领域涌现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1月份至2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1%。产业规模在快速扩大的同时,创新能力继续提升,结构优化成效显著。
在高端芯片方面,采用国产超算CPU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连续蝉联全球超算500强榜首;3D NAND 闪存芯片研发取得重要突破;华为、寒武纪、地平线等企业发布人工智能芯片。
在新型显示方面,我国第一条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在成都京东方量产;国内多家企业陆续推出各种规格的全面屏,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市场垄断。
智能手机年产量达14亿台,华为、OPPO、小米、vivo、AMP连接器,跻身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六名。新一代移动通信方面,5G发展继续提速,技术研发完成第二阶段试验,中频段频谱使用规划率先发布,国内通信设备企业已推出端到端5G预商用系统。
罗文表示,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与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仍存差距,核心问题是创新能力薄弱,主要体现在三个“不相适应”上。
一是低端产品过剩与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之间不相适应。比如,苹果公司牢牢占据高端手机消费的领导者地位,高端数字影像领域,日本、德国的品牌依然占绝对优势。
二是企业研发实力弱与企业市场化能力强之间不相适应。据统计,2017年我国电子信息百强研发投入大约1890亿元,尚不足微软(约967亿元)和英特尔(约943亿元)两家企业研发投入之和。
三是产业链核心环节缺失与产业门类齐全之间不相适应。行业发展中的一些关键环节仍受制于人,“中国制造”面临“缺芯少魂”的局面。比如,集成电路大量依靠进口,连续数年进口额超过2000亿美元,国产芯片全球市场份额不足10%。
罗文表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集聚区,具备了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良好基础。下一步要鼓励和引导各地区结合自身基础和条件,在“特色”和“优势”上做足做好文章,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对标国际先进,注重协同推进,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加快打造一批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工信部部长苗圩当天表示,用好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抓手”,引导产业资源集聚和各地区产业特色化、高端化发展,促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